![]()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李甲芹和當地文藝工作者交流 ![]()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夏小虎和當地群眾交流 ![]() 2月21日,由中國舞協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李甲芹,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夏小虎率團赴海南進行為期7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創作活動。 劉江、彭煜翔、汪洌、李北達、趙梁、吳凝、劉曉真、袁佳、蘇婭菲、柯書劍、格日南加等10余名舞蹈藝術家參加了此次采風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國文聯、中國舞協、海南省文聯主辦,海南省舞蹈家協會承辦,海南省歌舞團協辦,旨在積極響應中宣部等五部委號召在文藝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工作部署。 八音舞 八音舞(俗稱“盅盤舞”),此舞起源于南宋年間,常在民間婚禮、祭祖、廟會或豐收喜慶等重大節日中表演。 ![]() ![]() ![]() ![]() 2016年,中國舞協已對海南進行了采風調研。本次采風活動是在中國文聯黨組、中國舞協分黨組的精心安排與充分準備下,對海南黎族自治縣進行二度回訪,活動涉及當地的宗教祭祀舞蹈、生產勞動舞蹈、自娛性舞蹈等多種類型的民俗舞蹈,以期讓藝術家們在深入感受當地民族風情的同時了解當地的民族舞蹈文化。 22日上午,采風團到達目的地第一站臨高縣。藝術家們觀摩了歷史悠久、風趣活潑的買愁村“八音舞”(俗稱“盅盤舞”),此舞起源于南宋年間,常在民間婚禮、祭祖、廟會或豐收喜慶等重大節日中表演。中午在文瀾文化公園牌坊街觀摩了 “人偶戲”表演(亦稱“佛子戲”),該戲種以本地的民歌調為主要唱腔,優美動聽,人偶交叉表演,自成一派,成為我國木偶藝術園地的稀有戲種。下午時分,藝術家們一睹“哩哩美”的風采,哩哩美曲調源于漢代中原地區,隨著民族遷徙與融合,哩哩美在臨高落地生根,成為當地典型性地方文化,并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民們真切生動的表演,傳達著他們樂觀與浪漫的生活氣息與感受。 人偶戲 人偶戲(亦稱“佛子戲”),該戲種以本地的民歌調為主要唱腔,優美動聽,人偶交叉表演,自成一派,成為我國木偶藝術園地的稀有戲種。 ![]() ![]() ![]() ![]() 接下來,采風團將沿著海南島中線,陸續對白沙黎族自治縣的老古舞、婚禮舞,五指山的舂米舞、盤皇舞,保亭縣的錢鈴雙刀舞、跳娘舞,育才鎮的打柴舞、招龍舞等民俗舞蹈進行觀摩與田野調查。27日采風結束后,中國舞協將組織藝術家們與海南當地的藝術家一起對海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與保護進行座談。 本次采風活動,旨在讓藝術家們在“深扎”活動之歌汲取養料,創作出屬于人民的優秀藝術作品,跳出精彩的“中國舞步”、“時代舞步”、“人民舞步”。(文/趙磊 圖/劉海棟、郭杰信) 哩哩美 哩哩美曲調源于漢代中原地區,隨著民族遷徙與融合,哩哩美在臨高落地生根,成為當地典型性地方文化,并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